Talking Lab

形式逻辑与辩证法

偶然间看到有网友推荐 王孟源 的文章 《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如何管理資本》,颇为推荐,遂为一读。

先稍作岔开。本人理工科出身,年轻时素来对政治不感兴趣;中学时因缺乏辩证法天赋,也一直认为它是“立场先行”: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价值判断可能在完全相同的前提下,推演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我一直更偏好逻辑推理。

回到王先生的文章,开篇他就开宗明义:

“自由市場和民選體制,並不是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資本利益的最大化才是其體制設計和演化的先決條件。因此,資本必須凌駕於政治權力之上。”

随后,他进一步推演:

“然而資本來自不同行業和集團,那麽資本主義政府的主要任務自然成爲充當他們談判、分贓、妥協的平臺,因此才采納民選制度、因此才要求絕對自由市場、因此才强調三權分立、因此才美化權力制衡、因此才吹捧多元社會、因此才標榜自由媒體、因此才設計政黨輪替、並將游説業制度化以便依賴半公開競標來壓低資本收買政客的價格費用。”

王先生一个“因此”接一个“因此”,有的读者觉得挥斥方遒、雄风尽显;也有些人告诉我:“这几句才是整个文章的精华所在,资本主义不是过家家,资本两个字不只是定语,它可算主语,风雨和国王不是想 …”(抱歉,省略号后面的内容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被平台吞了)。

然而,我面对这一段,却难以下咽。一再琢磨后,忽然惊觉:是否我理解有误?思及辩证法,才稍觉恍然。人皆本无不同,都是先天造化,后天输入不同认知、价值与偏好,才分出不同阵营。千奇百怪,已成自然。

形式逻辑视角

文章的隐含链条可以概括为:

  1. 资本利益最大化是资本主义体制设计与演化的先决条件。
  2. ⇒ 因此制度会被设计成以资本为优先目标。
  3. ⇒ 因此资本必须凌驾于政治权力之上(“必须”意味着必然性)。

然而,从演化的视角看:

所以我怀疑作者倒果为因,理由如下:

总结:从形式逻辑看,“资本必然凌驾政治”跳步过大,缺乏中介机制和实证支撑。

辩证法角度

但是,如果我们试着从辩证法的角度,再来看看这几句文字呢:

自由市場和民選體制,並不是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資本利益的最大化才是其體制設計和演化的先決條件。因此,資本必須凌駕於政治權力之上。

我们知道,逻辑推理 vs 辩证思维的差别在于:

所以,站在辩证法的角度上,我们根本就不应该问“能不能严格推导出?”,而是应该问“这种说法能不能在现实矛盾运动中找到支持?” (😊)

在辩证框架下,王先生意图说明:

从辩证法的框架下来说,这可以解释为一个矛盾运动的历史论断:在资本主义这个矛盾场域里,资本力量与政治力量斗争,最终资本“占上风”,这也即是他所谓的“必然性”:“資本必須凌駕於政治權力之上”。

那么,在辩证法的角度下,这个推演、或者说论断必然成立吗?我们来看看他的成立条件:

另插一句,如果说,我上面的说法误读了王先生,他说的是“必须”而非“必然”。那么,请大家思考:“資本必須凌駕於政治權力之上”这句话究竟是前提还是结论?

那么,我们可能会思考,“資本利益的最大化”真的“才是其體制設計和演化的先決條件”吗?

上面的问题留给读者诸公,我们站在辩证法框架下对王先生的上述文字做一下解析:

所以,更为严谨的表达可能是:

但是这样表达之后,还是王先生希望表达的意思吗?(😊)

尾声

王先生说“资本必须凌驾政治”,逻辑上有跳步,但从历史趋势和辩证法看,也不完全错——现实中资本确实常常跑到制度前排,占据C位。

无论是形式逻辑还是辩证法,都有其价值。在社科领域,辩证法常能更好解释历史。

然而,我在这场短暂的讨论中,仍是夹杂着失望。

退出移动版